中國式物流低成本攻略
如果與過去比,中國物流的發展從低到高、從小到大、發展迅速、成績卓著,但是這一切并不能夠掩蓋當前中國運輸和貨運代理系統功能嚴重不足,基礎設施與其國家經濟地位相比遠遠沒有到位,再加上中國的紡織品貿易矛盾,還有中國海關法律需要進一步開放。中國物流高成本弱點顯而易見,這也是當前中國在其經濟發展道路上美中不足的一個重要方面。
根據美國聯合包裹公司(UPS)于2005年4月份的調查,在中國從事物流服務業的外資公司總經理中只有大約16%的人認為其在中國經營的供應鏈經濟效益比較高,而在西歐和北美兩個地區的同樣條件下從事物流服務業的企業認為自己公司的經濟效益比較高的比例分別為47%和66%,相比之下的中國物流業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其經濟效率方面大有發展空間。
總部設立在上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TNT物流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肯•麥克考說,目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中大約19% 是物流成本,而同比之下的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不到10%。他承認中國物流在過去幾年進步不小,但是與當代國際貿易要求相比還存在極大的缺口,中國物流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否則不進則退;因為到2010年中國在物流項目上費用總額將在目前的基礎上增長50%,如果中國物流在成本控制方面達不到應有的標準,中國經濟在物流方面所蒙受的損失將更大,從而有可能牽制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速度。
高昂成本原因解析
人們關心的是中國物流成本如此之高的原因。凡是十分熟悉中國物流現狀的中外物流專家學者大多認為以下若干因素:基礎設施瓶頸,卡車運輸經營規則繁瑣,表現為關、卡、壓的中國個別省市地方主義過強,中國境內貨運電子信息網絡跟蹤困難,還有就是巨量存貨等。一些外國物流專家干脆不客氣地說,中國物流成本至今居高不下的原因是物流經營管理上的“閉門造車”,用人不當、人浮于事,運輸網絡功能嚴重不足,中國同行企業的互相拆臺、搞窩里斗、地方主義嚴重等。盡管是個別或者局部現象,卻在對中國物流美好的明天持續產生負面影響。
地方積極性的發揮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須以擁有強大行政實力的中央政府核心力量為前提,必須兩條腿走路,既要放開,又要集中,而集中是放開的前提,否則一個國家的交通運輸就會亂套,中國物流當然不是例外。現在中國的不少省、市和縣等地方政府通過其設置的沒有經過中央政府正式點頭同意的地方法規,亂收費、亂設卡,向中央政府要權力、要名利;至于國家核心利益、中央政府的權威和作為國家動脈的中國物流的快速發展等戰略利益卻被擱置在一旁。不少外國專家認為中國個別地方公路的亂收費現象簡直是達到“無法無天”的地步,無論是公家還是地方投資的公路交通網絡都要層層設卡、重重收費、費率很高,嚴重阻礙中國物流服務的高度暢通,可能會導致大堤決口的災難性結果必須引起中國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
至于中國的貨物運輸跟蹤所存在的問題也十分驚人,更談不上透明度,一輛集裝箱卡車出發以后,大多變成一只“斷了線”的風箏,直到抵達目的地,接到電話或者電子郵件后方才知道;期間一旦發生什么堵塞、延滯或者遭遇天災人禍,都無法在第一時間知道,根本無法達到被譽為“玻璃管道”的歐美發達國家物流網絡的標準。中國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隊伍人員編制非常龐大、機構復雜,如果問到那一只集裝箱現在運到那個地方,具體處理情況如何的時候,大多互相推諉,一問三不知,拿不出一個象模象樣的答復。這里面除了嚴重缺乏訓練有素的物流專業人才外,中國物流的信息技術網絡功能沒有到位、效率低下,迄今難以及時跟蹤集裝箱運輸動態,只能保持大量供應鏈產品存貨也是原因之一。肯•麥克考估計,中國公司所擁有的平均存貨量周期大約為51天,這是歐盟公司存貨量周期的6倍,如此高的存貨水平所導致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中國的物流效率能夠提高嗎?中國的經濟效率能夠快速提高嗎?當然可以,但是困難太多,犧牲太大。
與不少國家一樣,中國的供應鏈由若干環節和層次組成,例如中國的電子計算機產業供應鏈中就有許多中間商,而每一家經營計算機制造、裝配和銷售的中間商都有自己的存貨;中國汽車產業中的制造、裝配、修理、經銷和服務等行業中也同樣存在類似存貨的中間商。大多不相信物流供應服務穩定性的這些中間商在存貨方面喜歡多多益善,以防缺貨的風險。眾所周知,存貨量越大,物流成本就難以降低,而中國的許多企業目前仍然遵循代價非常昂貴的“地方保護主義”,也就是自顧自,把地方物流利益置于國家物流利益之上,把地方利益看成等同、甚至高于國家利益,缺少目前在歐美國家風靡一時的“高效率中央集權制物流組織模式”。
在中國經營外包制造和裝配業的外國公司中有不少目前也面臨客戶從發出訂貨單到交付貨物為止的繳納周期,或者前置期被延長和供應鏈不穩定因素有所擴大的種種風險。目前從中國把產品運到北美市場的繳納周期或者前置期長達4周,即使扣除運輸距離和時間,中國物流的繳納周期也遠遠超過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至于歐美等其他發達國家就更不用提了,這也是中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再加上自身不爭氣的美國西海岸港口運輸擁堵現象日益嚴重,從中國運到北美市場的集裝箱貨物滯留和耽擱現在變成了家常便飯,進一步提高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的物流成本,令眾多美國進口商叫苦不迭。
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一家典型的外國貨運代理公司只能以50 % 的股份與中國當地國有企業性質的貨運代理公司合資經營,這家外國貨運代理合伙人足足花費兩年時間才明白如何申請貨物運輸許可證。為了在中國華東地區一座大城市與當地政府官員建立良好的關系,決心在中國大陸投資發展經濟貿易的這家貨運代理公司不得不聘請當地一位精通英語和物流業務的中國人從中發揮調解和溝通作用。后來從香港又引進一位貨運代理專家,讓其在中國華北某港口城市開發貨運代理公司業務,迄今這家外資貨運代理公司在中國大陸15大城市建立分公司,十分成功地經營管理其合資企業,其發展過程就是與中國政府各級官員打交道的過程。
以上關于“中國式物流低成本攻略”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