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貨幣制度
1)金本位制時期
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貨幣,如銅板、銀圓,甚至貝殼一度也作為某些地區人們商品交換的媒介。從全球范圍看,近代各國主要以金、銀這樣的貴金屬作為流通貨幣。其中19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工業化國家都奉行所謂“金本位制”,即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基礎,貨幣與黃金之間存在一定的穩定聯系。如英國1870年的鑄幣條令就規定1英鎊含本位黃金約0,2268盎司,美國1933年以前也規定1盎司黃金=20.67美元。
黃金本位制還體現在允許政府發行的貨幣與黃金之間自由兌換,黃金與發行貨幣一道行使計價功能,并可以用于結算和流通。而在國家間,這樣的規則也同樣適用。因此,國家的經濟實力與其所能動用的黃金數量密切相關。當一國出現對外貿易差額時就可以利用黃金進行結算.而各國貨幣之間的比值也自然與其所含黃金數量相關,不同種類貨幣之間的比值相對穩定。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全球經濟的沖擊,造成金本位制施行的困難,雖然在戰后部分國家堅持使用金本位制,但與戰前相比有了巨大的差異,黃金不再出現在國內流通領域,而在國家間黃金的輸出也受到了本國政府相當多的限制。到了20世紀30年代,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影響更導致國際金本位制全面瓦解。
2)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主要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帶來重創,以歐洲為代表各國經濟實力嚴重萎縮。只有美國因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波及本土而保留、壯大了生產能力,并依靠戰時發展起來的工業基礎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根據統計,1948年美國工業生產占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的53.9%,黃金儲備占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74.5%,成為世界主要債權國?。而英鎊雖然作為世界主要儲備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英鎊區仍然存在.國際貿易的40%仍然使用英鎊結算。戰爭后期,在這兩個國家的聯合推動下,1944年7月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了多國參加的“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簡稱布雷頓森林會議),會上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合稱“布雷頓森林體系”。根據上述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和“國際復興發展銀行”(后來的世界銀行WorldBank)隨后成立,并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新型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
在新體系下,美元和黃金掛鉤(1美元=35盎司黃金),其他國家也規定本國貨幣的含金量,并根據含金量確定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在各國國內,黃金全面退出國內流通領域。在國際層面,不允許個人和企業用美元兌換黃金,但各國中央政府可以憑握有的美元向美國政府要求兌換黃金。這樣,美元就承擔起類似黃金的職能,美元有限的可兌換性和各國貨幣間的固定匯率就成為戰后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支柱,美國成為了世界的“中央銀行”。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設立對支持戰后經濟復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這種制度安排本身存
?王中立.世界貨幣與世界經濟[M].北京:學術書刊出版社.1989:23.
在一定的不足。在該制度下為應對美元“世界支付手段”的需要,美國必須持續輸出美元,其直接后果就是美國黃金儲備的日益減少,美元對黃金價格的不穩定。同時,各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差異也使得相互完全固定的貨幣兌換體系出現困窘,兩者都會造成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臺。戰后歷史發展的軌跡非常好地印證了這一觀點。1949年開始,美國援助歐洲戰后重建的“馬歇爾計劃”順利實施,歐洲經濟實力迅速恢復。與之對應,美國則因朝鮮戰爭等原因的拖累受到重挫.貿易順差逐漸轉為貿易逆差。當時美國國內的低利率政策也在加快美元流向世界的步伐,美國逐漸由世界最大債權國轉為世界最大債務國,不斷累積的、游離在外的巨額美元無時無刻不在增加對美國黃金儲備的壓力。到I960年底,美國的黃金儲備就從戰后初期的240多億美元銳減到178億美元,而當時的短期外債已經高達210億美元,黃金儲備人不敷出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雖然經過歐美各國多次協議并主動干預市場,但總的趨勢無法逆轉。在隨后的20世紀60—70年代,美元危機(貶值)多次爆發,國際貨幣體系危在旦夕。終于,197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宣布美元和黃金掛鉤,取消各國貨幣之間的固定匯率,世界貨幣體系進人新的發展階段。
3)當今的世界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的一段時間,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采取浮動匯率制,即各國貨幣管理當局不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官方匯率,也不規定匯率浮動的上下限,聽任外匯市場供求變化自發決定匯率。而在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政府仍然對匯率采取一定程度的控制,有的國家按照本國貨幣盯住美元的方法制定本國匯率(即鎖定本國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兌換比率,與其他國家的匯率則隨美元幣值的調整而變化);有的國家則選擇世界主要貨幣(貨幣籃子政策)并規定本幣比價和浮動幅度;還有的國家實行本幣與外匯分渠道管理的復匯率政策。采取類似制度的國家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外匯管制措施限制外幣的流人或本幣的流出,以實現外匯政策目標。
人民幣采用的是一籃子貨幣政策,這種制度既有一定的管理上的靈活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國內經濟的直接沖擊,但如果規定的幣值與市場預期出現偏差,就可能造成一定的投機機會,以2003—2008年為例,中國持續的貿易順差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揮之不去,就造成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國際投機資本紛紛涌入。2009年,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中國政府啟動了一系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7月開始首先在上海等城市試點跨境人民幣結算,并于2011年推廣至全國。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不斷對外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促使人民幣進人對方國家的金融體系。此外,資本項目人民幣結算范圍擴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都使得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不斷加大。
以上關于“世界貨幣制度”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