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形態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即從氣態變成液態或由液態變成固態,以及由固態變成液態或液態變成氣態等。物態的轉化可以用相的平衡圖來說明。AB線劃分固體與氣體的界線,AC線劃分固體與液體的界線,AD線劃分液體與氣體的界線。在AB線上的任何一點,物質可以同時以固相與氣相存在;AC線上固相與液相,AD線上液相與氣相可以共同存在。在A點上,物質可以固、液、氣三相同時存在,因而A點叫做“三相平衡點”(三相點)。
隨著物態的變化,由于分子重新排列要消耗內部功,故在相變過程中,要吸收或放出相變潛熱。物態的變化,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以及由一態轉換成另一態時的轉換條件,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進行的。在轉換的同時,也產生體積的變化。在制冷技術中,物態的變化很有意義,往往可以利用物質的這種變化,實現制冷的效應。
將固體物質加熱,達到一定的溫度(即所謂熔點),固體即開始熔化變成液體。使lkg固體物質,在一定的溫度下轉變成液體所需要的熱量的千焦數,叫做熔化熱。反之,物質由液態轉變成固態(即凝固),則要放出相同的熱量,叫做凝固熱。顯然,物體的熔化熱與凝固熱實際上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只是熱運動的方向不同而已。如冰的熔化熱(也就是水的凝固熱)為335kj/kg。
將液體加熱至一定溫度后,液體逐漸轉變成為蒸氣,叫做汽化。汽化生成的蒸氣是接近飽和狀態的真實氣體。飽和氣體與液體處于平衡狀態;干飽和蒸氣是指全部液體完全汽化時的蒸氣,濕蒸氣則是未飽和的蒸氣。
由液態到氣態的轉變,包括蒸發與沸騰兩個過程。使1kg液體,在不變的已知壓力和溫度下,轉化成干燥的飽和蒸氣所需要的熱量的kJ數,叫做蒸發熱或汽化熱。在相同壓力下,如果溫度不同,則汽化熱的數值不相同。如水在O℃時汽化的汽化熱為2501kj/kg,而在100℃時的汽化熱則為
2258kj/kg。某些能在低溫下沸騰(即沸點很低)的液體,常用來作為致冷劑或叫制冷劑。即利用其在低溫下吸熱汽化產生冷效應。
使蒸氣冷卻,或冷卻與加壓同時進行將蒸氣轉化成為液體,叫做冷凝或液化。將lkg蒸氣轉化成為液態所需排除的熱量叫做冷凝熱或稱凝結熱。物質的冷凝熱與其汽化熱是相等的。水在374℃時,水和水蒸氣的密度都等于0.32g/cm3,而此時的壓力約為218個標準大氣壓,這個狀態是水的臨界狀態,這時的溫度叫臨界溫度。與臨界溫度相對應的壓力,叫臨界壓力。物質達到臨界狀態后,不管壓力再增加到什么程度,它的蒸氣都不會變成液體,故臨界溫度又叫絕對沸騰溫度,或叫絕對沸點。
每一種物質都有它自己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在利用物質的物態變化來制冷時,希望制冷劑的臨界溫度高一些才便于工作。因為臨界溫度過低,要進行液化則比較困難。
某些固體物質能不經過液態(準確地說是停留在液態階段的時間很短)而直接變成氣體,這種現象叫做升華。在一定的壓力和溫度下,1kg物體升華時所需要的熱量,叫做升華熱。如固體二氧化碳的升華熱為574kj/kg。
以上關于“物質形態的變化有什么規律?”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